地处秦岭腹地的皇冠足球比分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全县辖21个乡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有劳动力资源14.2万人,富余劳动力8.3万人。近年来,皇冠足球比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目标,采取政策策动、行政推动、能人带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等有效手段,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使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稳定在8万人左右,创经济收入4.6亿元以上,成为省内外较有名气的劳务产业大县。
2010年,皇冠足球比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工作,把农民工创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放在全县工作重要位置,抢抓被国家列入关(关中)—天(天水)经济区、商(商州)—丹(丹凤)循环经济区和被商洛市确定为创建“农民工创业示范县”的大好机遇,围绕服务率先突破发展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创业环境、着重从解决好农民工创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问题的实际出发,建立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保护和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带动和吸纳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使全县形成了农民置家业、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企业建伟业、全民搞创业、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格局,有力地助推了“两区”建设步伐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服务,搭建创业平台
皇冠足球比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采取“送出去,引进来”双流动的办法,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高校毕业生及城镇失业人员专项服务”活动,加快劳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就业。通过有组织到外地实际考察,对外推介劳务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筛选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岗位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张贴广告、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布就业信息。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外出务工人员咨询服务点”,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求职登记、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及时组织开展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常识和劳务技能,并有组织的安全送出。年初,全县劳务输出达61506人,有组织输出36222人,其中“春风行动”活动中为2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包车、送意外伤害保险、春风卡、亲情卡,鼓励他们外出创业。积极开展流动就业人员返乡情况调查,建立动态跟踪和流动监控制度,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络,及时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摸清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流向分布、从事行业、投资意向、联系方式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了一批有一定创业基础和创业意向的务工人员,作为回乡投资创业的后备力量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建立了创业人才信息库,为引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创业人士的沟通联系,增进感情,劳动、就业、工会、司法等部门走出去,到南京、深圳、金坛、莆田、西安等丹凤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创办驻外联络站,建立劳务基地,大力推介、宣传回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回乡创业,增强了他们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反哺家乡的责任感。全县相继有2325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其中具备一定规模,提供8人以上就业岗位的回乡创业典型210余人,带动就业5000多人。劳务产业逐步由输出型向回乡创业型转变,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消除回乡创业人员的顾虑和不稳定因素,让创业人员引得进来,安心发展,县上从优化创业环境着手,积极培育创业“沃土”。将县人力资源市场大楼规划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信息服务、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事务代理服务。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行项目推介、免费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手续代办等一条龙服务,降低农民工回乡创业成本。今年来,全县就业用工登记200余起,登记招聘1.2万人,登记求职4900人,职业指导成功3358人,介绍农民工成功就业1500人,实现劳务人员、劳务市场、劳动就业的便捷对接。
建立基地,扩大创业空间
皇冠足球比分确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312”国道为主线,以南北二山为支撑的“一心一轴两翼”农民工创业布局,板块推进,辐射全县,积极培育创业基地,形成了以电子加工、工业材料、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林业种植、畜牧养殖等多层次多领域创业基地,为农民工创业拓宽渠道、扩大空间。创建了以电子加工为主的东河工业创业园、以华茂牧业为龙头的生态工业创业园、以商棣钢铁配套为主的材料工业创业园、以丹水建材为龙头的留仙坪盐化工业创业园“四大工业创业园”。在县城周围创建了以产品销售为主的商贸服务创业示范区,在商镇、棣花创建了以旅游项目和农家乐为主的生态旅游创业示范区,在土门、竹林关沿银花河、丹江河两岸创建了以生态养牛为主的肉牛养殖加工创业示范区,在武关镇沿武关河两岸创建了以生态养鸡和无公害种植核桃为主的种植养殖创业示范区,在庾岭、峦庄一线创建了以生态养猪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肉食品养殖加工创业示范区等“五大产业示范区”。全县确定了10个“创业示范企业”、10个“创业示范乡镇”、21个“新农村创业示范村”、200个“创业示范户”,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带动的办法,全面提升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档次。
典型带动,激发创业热情
为树立农民工回乡创业意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县上积极培养返乡创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投资创业的先进典型,用典型带动劳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定期组织劳务输出带头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由县委、政府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交流创业经验,学习先进典型,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难题。全县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300多人参加全市劳务输出标兵和创业明星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取、学习先进典型的经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了思想境界,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开展劳务输出标兵和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县委、政府积极组织评选“十大劳务输出标兵”和“十大返乡创业明星”并进行重奖,每人发放一台价值3000元的32寸液晶电视机,激发他们创业热情,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
政策激励,助推农民工创业
为给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县上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1、享受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解决农民工融资难问题。对有自主创业愿望、有成熟创业项目并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工,每人可申请2-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贴息期限为一年。2、农民工申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免收登记费,并不再年度检验;农民工申请设立农村经纪企业的,免收企业注册登记费;对农民工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或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免收工商登记费。3、农民工回乡投资办企业的,享受县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享受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投资200万元以上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审批建设用地。4、农民工创办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当年新增岗位中,新招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经办银行可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县财政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为一年。5、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入驻“四大工业创业园”的,可享受免费招工服务和岗前培训补贴。企业将用人计划和招工条件及时报送到公共职介机构,由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保所等公共职介机构协助招工,对企业新招人员,由职介机构联系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补贴金额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50%予以补助。6、对农村“零输出”困难家庭实行“四免一补”,即免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和单程交通费,并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费。7、对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涉及经营场地的,有关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条件可适当放宽。8、完善创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创业农民工按照国家规定政策参加当地社会保险,参加人员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流动,社保经办机构要及时按规定为参保人员接转社会保险关系。缴费满15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9、创业农民工子女可就近入学,取消就读地域限制,并免收借读费、转学费。10、对回乡投资规模大,安置就业人员多,在社会上影响好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政治荣誉。今年,全县共发放贴息贷款4400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80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1600万元,为农民工创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强化培训,提高创业水平
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水平根本在于提高农民工的创业素质。县上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创业项目,开展了不同类型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积极引导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今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375人。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全民创业”技能培训,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回乡农民工开展了大规模的茶叶加工、蚕桑、畜牧养殖、药材魔芋种植等产业技术培训,今年已在全县21个乡镇举办培训班208期,培训农民转移就业人员 3.2万余人,发放培训资料3.3万余份、光碟1000余张。为使回乡创业人员留得住,创办企业发展得好,注重从项目选择上予以帮助和引导,确保不走弯路。从回乡创业人员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长,帮助他们选准项目,当好创业参谋,加强宏观指导。突出资源优势,重点以“茶、桑、畜”优势资源为依托,引导投资创办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全县已发展茶叶加工骨干企业168个,其中龙头企业12个,畜牧养殖大户300个。这些创业的企业都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后创办或领办的。
加强领导,结对帮扶创大业
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指导,成立了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创建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各项工作落实。并将农民工创业作为全民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采取亲情、友情招商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确定了100名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采取科级领导“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由县人社局、就业局、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及劳保站站长分别帮扶1名,帮助选择创业项目,协调解决创业用地、用水、用电、证照办理、资金扶持等事宜。加强与财政、金融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拓宽融资渠道,为回乡创业人员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目前,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协作服务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李志平 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