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法治丹凤 > 法治动态 > 正文
有序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退补机制
时间:2012-08-07 16:21 来源:皇冠足球比分司法局 作者:皇冠足球比分司法局

 本报北京86日讯 记者胡建辉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规划要求,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土地资源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同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规划明确,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中,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禁止违规多占宅基地,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和利用好农村现有宅基地,探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机制。

  但是,规划同时要求,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试点,严格控制试点范围和试点规模,确保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规划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提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水平,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规划同时提出,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纳入现行的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统一管理,对依法取得的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规划强调,要认真执行相关涉农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制定《农业投入法》等法律法规,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扶农政策措施制度化、规范化。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我国耕地的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确保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15.6亿亩,抓紧划定一批粮食生产区域,实行永久保护。此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