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要闻
本报记者 徐伟
本报实习生 李春光
曾经当过知青,进过军营,担任过基层司法干部、综治办主任、街道办副主任的马善祥,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可谓家喻户晓,被辖区内居民亲切称呼为“老马”。马善祥浓眉大眼,额头宽阔,24年来,他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累计达2000余件,记录调解笔记有120多本。
有着丰富调解经验和技巧的马善祥被重庆市江北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和江北区联合调解委员会聘为“首席调解员”。2012年3月,重庆观音桥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老马调解工作室”,在马善祥的传帮带下,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目前,“老马调解室”先后接访群众1300多人次,办理信访问题350件,成功调解333件,调解成功率达95.14%;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件58件,回复率达100%。
马善祥常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凡是涉及到利益调整,必然会很复杂而触发矛盾。但他有一个信念:“所有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用心调,就有解。”马善祥笑着说,自己不惜把调解工作做到“江郎才尽”的程度。当然,马善祥也自豪地说,自己“主攻”方向就是人民调解,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得力团队,可以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
“要想获得居民信任,树立威信,首先要真诚对待群众,说在群众的心坎上。”马善祥畅谈自己的调解秘笈,他强调防止矛盾激化是解决纠纷的第一要务。
今年2月,66岁老人贺德芳在辖区内一家医院做手术时死亡,家属情绪激动,认为是医疗事故,要求医院赔偿,而医院却认为自己按规程操作,病人死亡纯属意外。就在双方争执不下,冲突一触即发之际,闻讯赶来的马善祥凭借多年调解经验,了解情况后迅速说出了7个判断式语句,客观而简要地讲明了双方各自的责任。最终,当事双方都同意马善祥的判断,死者家属获赔20余万元。
调解完这起医疗纠纷后,贺德芳的儿子对马善祥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其实对赔偿金额很不满意,但我还是听你的话,把字签了。因为你的工作感动了我,从来没见哪个干部这样做工作,连嗓子都说哑了。”
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丽娟说,现在街道的居民群众形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首先想到找马善祥,他成了社区居民最值得信赖的人。马善祥对群众一直充满感情,无论来访者有多么“难缠”,离开时他都要送到楼下大门口。此外,马善祥还经常给群众写信。他认为,初次接待,可能情绪激动,一般都会“意犹未尽”,讲的道理当事人不一定全部理得清,所以事后要写信反复阐明,让当事人细细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