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法治丹凤 > 法治动态 > 正文
十八大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时间:2013-01-28 15:32 来源:皇冠足球比分司法局 作者:皇冠足球比分司法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法制工作者,深读十八大报告,感到报告通篇渗透着法治精神,不仅在总目标中有强调,在政治建设部分中有专门部署,而且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各个部分都有“身影”,这充分说明了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态度,也对我国法治建设以及政府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报告强调了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报告把“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目标,把“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更加注重”之一,并且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全面深刻阐述。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代会报告对依法治国讲得最多、阐述最深刻的一次,特别是首次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报告明确提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期限。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历次党代会都对依法行政提出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作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这就给各级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提出了时间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虽然迈出很大步伐,但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时间也很紧迫,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力度。

  第三,报告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高度进行强调。报告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而且在多处反复强调公平正义问题,并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的精髓。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首先要有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的法律法规,其次需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做到执法公平公正。

  第四,报告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党的十五大在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但这个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还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这对政府立法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加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立法,一方面弥补立法空白,另一方面对不适应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时修改或废止;二是坚持公开立法,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第五,报告对推进依法行政作了更全面的表述。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对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也是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正在抓的一项工作,但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当前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

  第六,报告首次把依法决策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列作为决策的基本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是历次党代会非常重视的事情,但在十八大以前多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而没有明确强调依法决策。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从而把依法决策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基本要求。要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决策,需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把合法性审查作为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用严格的程序来保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第七,报告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十八大报告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工作能力,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并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就需要健全和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和督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进而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报告强调了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十七大报告要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法治保障”。同时报告还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建设。”政府立法和行政执法如何适应这一需要,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法治保障,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报告还指出,“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二者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第九,报告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部分也对法治建设提出新要求。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报告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必须依法行事,规范改革程序,避免改革出现大的波折。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是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环境监管”。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法律制度,并加强行政执法,用法治手段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进军号,相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定能全面落实,法治政府一定能如期建成。

  (作者为河北省政府法制办宣传教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