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10年的工作时,提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原副主任张穹感触颇深。
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地区、网络管理等问题,都是张穹委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关注和思考的重点。“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问题。”3月10日,张穹委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我国流动人口达1.8亿人 管理服务并重着力为民解忧
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总的流动人口规模在1.8亿人左右,其中外出农民工是主体。
“对于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张穹表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公共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如何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张穹认为,应遵循管理和服务并重,突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的原则。
张穹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引导流动人口向小城镇发展。
二是明确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属地管理原则。流动人口可以同等享受流入地的公共服务,流入地政府要同时面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排斥、防范、管制流动人口,转变到公平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要把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重要的问题。比如子女入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四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将流动人口纳入服务范围。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就业服务和培训,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权利,增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市县行政复议案占91.38% 机构人员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在今年的两会上,张穹所提的提案是有关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
“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10年来,从实际情况看,发生行政争议时,相对于行政复议而言,社会公众往往倾向于选择行政诉讼或者信访途径,行政复议的优势和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张穹认为。
张穹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应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在张穹看来,争议解决机制的核心要求是公正,行政复议能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和选择,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关键就在于能否保证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
“因此,要探索建立有效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增强行政复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张穹认为,行政复议委员会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行政复议的公正性问题,可以吸收具有独立性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参加,从而增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记者了解到,我国行政复议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从行政复议统计来看,市县两级政府的行政复议案件占全国案件总数的91.38%。同时,基层行政复议机构、人员和能力建设严重不足:有些市县没有设置行政复议机构,有些县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撤并了行政复议机构;基层行政复议人员配备不足。据统计,我国行政复议机关中,省级平均为5.1人、地市级平均为2.2人、区县级平均为0.2人;基层行政复议力量与工作任务不相称的矛盾突出。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行政复议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将行政争议有效化解在基层。”张穹建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基层行政复议机构、人员和能力建设,加大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立法应突出经济社会领域 政府自身法制建设仍需加强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张穹告诉记者,我国目前立法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建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比如制定电信法,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保护用户及其合法权益;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制定个体工商户条例,鼓励、引导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规范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等。
在社会领域,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立法。比如制定精神卫生法,保护、改善公民的精神健康,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制定人民调解法,及时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能源环境方面,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比如修订土地管理法,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修订水土保持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法律制度。比如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拘留所条例,规范拘留所工作,维护被拘留人员的合法权益等。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