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离群众越来越近,如何消除群众对复议案件审理中可能产生的政府“护犊子”的疑虑,廊坊市复议委员会的成立和对复议案件的审理模式让这个难题走出困境,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政府复议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也保证了案件审理的质量。廊坊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是我省的试点,成立于2009年8月,两年来,试点效果显著。
行政首长不搞一言堂
行政复议工作具有准司法的性质,其解决的行政纠纷不仅是法律问题,还会涉及相关的专业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社会影响。
廊坊市法制办主任王振宇告诉记者,有些地方、部门的领导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认识模糊,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或者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认为凭领导关系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打招呼拉关系的现象经常发生,给复议工作的办案人员增加了很多压力,复议委员会成立后,这些不利因素都迎刃而解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立成为行政复议体制与机制改革的突破口。行政复议审理由委员会集体决策,审案模式追求专业、独立、透明,改变了以往决策方式,从而也彻底改变了已往闭门书面审理存在的各种弊端。
2009年8月,廊坊市法制办按照政府主导、专业保障和社会专家学者参与的模式,组建了廊坊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向社会招聘和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确定了20名法学专家和知名律师为复议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制度制约了行政机关的长官意志。至今,廊坊行政复议委员会已对210件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除去调解案件,综合纠错率达到48%,通过复议解决行政争议逐步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案件审理专家唱主角
企业或群众对政府行政争议一般有两个途径解决:即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但行政复议机构一般设置为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这让百姓心中往往存有疑虑,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立,让申请人有信心到政府去复议。
记者在旁听案件审议中发现,主审席上专家委员成为“决定性”因素, 廊坊市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共廊坊市委党校高级政工师李文龙告诉记者,整个案件从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到审议结论的做出,专家都能够全程参与。
王振宇说,廊坊市法制办做到了真正把权力交给复议委员会,复议案件的审结过程,都是专家委员唱主角。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审理模式,基本上是借鉴了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程序,每次案审前五日,随机选取三名或五名专家委员,在参加案件审理前,这些专家委员会根据案情材料进行充分准备。在审理案件中,专家委员作为主审,充分听取审请人对案情的陈述、举证质证、辩论,最后对陈述的情况进行合议。复议工作人员作为主持不发表任何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案件审理意见,最后由市政府参照案件审理意见,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同时,复议委员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纠错率明显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监督。复议委员会在办案过程中,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严格依据法律进行审查,发现违法和不当的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发现被审请人的行政行为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通过发放行政复议意见书,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的意见,规范了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群众认可提升公信力
“复议案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尤其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工伤认定、养老保障等社会热点领域表现的比较突出。而在案件数量上升的同时,可以明确地肯定,行政复议的社会公信力也在不断上升。”王振宇肯定地说。
廊坊市行政复议委员会通过两年多实践证明,复议委员会的模式,不仅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精神,而且弥补了行政复议工作的短板,解决了难题,还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彰显了行政复议的执行力和调和力。复议委员会的委员都具有相当法律和调解能力,他们运用丰富的调解经验和调解技巧,使当事人心悦诚服,主动化解行政争议,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政府的公信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廊坊市政府组建行政复议委员会前,每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不超过30件。2009年8月,廊坊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正式成立,2009年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5件,同比增长50%。2010年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9件,同比增长98%。其中撤销22个,维持39个,驳回11个,终止9个,责令履行2个,确认违法1个,中止1个,撤销率30%,维持率46%。2011年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6件,同比增长19%,平均每三天受理一起行政复议案件。最终经审理驳回19个,撤销26个,维持34个,责令履行4个,终止18个,不予受理1个,中止4个,撤销率29%,维持率33%。今年截至4月底,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5件,审结22件。其中,撤销2件,维持14件,终止2件,驳回4起。